“十四五”见证硬核突破⑧:自主核电点亮千家
发表时间:2025年11月11日浏览量: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十四五”见证硬核突破⑧:自主核电点亮千家万户
2025年11月11日07:3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王俊岭
“十四五”期间,核电总体规模位居全球第一,安全运行业绩位居全球前列——独立核电照亮千家万户(“十四五”,我们见证硬核突破)核电是优质高效的清洁能源。中国始终将核安全视为核电发展的生命线,坚持用最先进的技术、最严格的标准建设核电。 “十四五”期间,我国水利工程等一批标志性工程依托的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第四代高温气冷堆相继建成并实施,为保障能源安全、推动低碳转型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我国核电总体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已运行核电机组长期保持安全稳定运行。今年5月14日,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福清核电站5号机组连续独立稳定运行1000天,持续向社会输送超过370亿千瓦时清洁电力,打造出新的“国家名片”。该机组投入商业运行之时,恰逢“十四五”开局之年。首堆设备国产化率超过88%,获得专利700多项、软件著作权120多项。单个单位每年可同等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816万吨。实现了与巴基斯坦、阿根廷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合作目标,成为全球在运和核准在建机组数量最多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十四五”期间,“华龙一号”加速成为新的“国家名片”。 “华龙一号”到底“厉害”在哪里?据介绍,“华龙一号”是在我国30多年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营经验基础上,按照全球最新安全要求建造的百万千瓦级先进压水核电机组。是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压水核电核电创新成果财产权。 “华龙一号”总体设计独立于主体设计、主回路系统中燃料组件的选型完成。这种自由是贯穿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设备、建设运营、标准制定的全链条、系统自由。从设计理念来看,“华龙一号”将安全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中核集团首席科学家、“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霁介绍,欧洲和美国对三代核电的抗震要求不同。 “华龙一号”选择了0.3G的更高标准,这意味着核电站必须承受9度以上的地震烈度。这对整个核电站的设计产生重大影响。经过研发团队的不断努力,“华龙一号”完全满足严格的抗震要求,并获得了三是对工厂场地的适应性。从装备制造看,“华龙一号”展现了中国强大的工业实力。“目前,华龙一号的设备国产化率已逐步提高到95%以上,从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到主泵、数字化仪控系统,主要设备和主要部件均自主设计制造。例如,华龙一号反应堆堆芯采用了177套燃料组件,这种创新设计使堆芯动力分布更加均匀,提高了安全性和经济性。”蒋振标高级研究员中核漳州能源有限公司工程师,“华龙一号”的建设者精益求精,就是这样。”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防城港核电项目管理部建设与安全工程科科长徐朝晨举例说。凭借这一久负盛名的系统,施工团队经过260多次测试,最终根据12000条数据确定了浆料配合比和配制工艺,实现了起义。困难 管理局数据显示,全国共有核电机组59台,总装机容量6248万千瓦;从山东石岛湾到海南昌江,一批核示范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中国一重集团快速发展,打造了规模化、综合化、高水平、有实力的核电产业链条体系。这类设备被称为核电站的“中枢神经系统”。这直接关系到核电站运行的安全和效率,技术壁垒非常高。 ”蒋振标表示,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核电电力研究设计院、中核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组成联合研发团队。为了响应毫秒级的信号,团队通宵达旦地调试设备;为了模拟最极端的工作条件,团队进行了数千次测试。 ——自主变革不是单一的非凡成功,而是多管齐下;不仅是吸收和学习,更是探索和引领 今年10月16日,中核集团海南长江多用途模块化小型反应堆示范项目“玲龙一号”主电路冷功能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作为“十四五”先进核反应堆示范项目之一计划》中,“玲龙一号”是继“华龙一号”之后又一个国内大型自主核电,尚无现成型反应堆可供参考。据相关人士介绍中核集团海南昌江核电负责人介绍,“玲龙一号”是全球首个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测试的陆基商用小型反应堆。 《周日一号》具有小型化、模块化、集成化、无源化的特点,融入了多项恐怖技术。例如,采用一体化设计,将反应堆冷却剂系统集成到反应堆模块中,并将直流蒸汽发生器放置在反应堆压力反应堆内部,减少主管道回路,从而满足“既小又安全”的要求。安全稳定领先全球,自主核电点亮千家万户,牢牢立足“安全环保”底线。截至目前,我国在运核电机组已安全稳定运行超过600堆年,位居世界第一。连续九年在世界核运营商协会(WANO)综合指数中排名世界第一。根据和之国2024年公布的综合指数,全球总得分单位中,有高达43.18%来自中国。从硬件来看,核电站的安全和环保意味着每个部件都不能有缺陷。 “国和一号”是在“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基础上开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非能动压水堆核电技术。具有全国整机生产能力。基于这一成果,示范工程“国核一号”机组有的用于切断或连接管道,调节核电站内水、蒸汽等非接触介质的流量,有的用于压力保护和安全。阀门是“消耗品”,不及时维修可能会导致设备故障。 “国和一号”中,国家电投公司国核示范管道阀门维修工余德宝在保护阀门安全方面有着绝活。他的磨削技术被业界誉为“教科书级别”,他独创的《蓝油复检指南》多次提高了密封面的检测精度。 “阀门磨削是‘听声辨质量’的学问,当磨削声音由粗变细时,就像金属在唱歌一样。”于德宝说道。从软件上看,核电站的安全和环保离不开一套严格、科学的建设和管理体系。在浙江三澳核电电站项目中,开发商通过流程在线、设备在线、数据利用、自动化等手段,实现了数据的连贯性和连贯性。matic 预警,每年减少约 700,000 工时的人工工作量。 “我们通过视频监控、人脸识别、车辆定位、环境湿度监测等手段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中广核苍南核电有限公司信息归档部副经理孙方兴表示,严格测试(CTT)时,施工团队提前一年准备,梳理了机组冷试、热试和关键路径的异同,明确了测试目标、节点时间和职责分工。 “试验组严格按照程序要求,准确控制岛内增压/减压速度,这是首次实现。‘华龙一号’机组CTT前贯部分试验结果全部通过,e测试结果为内部贴装A级漏电率,在国家标准中最好。中广核苍南核电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技术保障部经理邓平久表示,2024年,全国核电发电量为4469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总量的4.5%,相当于减少约1.4亿吨标准煤消耗,减少近3.7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镁合金材料质量发展大幅提升,新项目国产化率大幅提高,科技经费270亿元。
(编辑:单小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