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育儿让更多家庭感受到归属感
发表时间:2025年10月22日浏览量: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包容性育儿让更多家庭感受到归属感
2025年10月22日 07:13 来源:人民日报记者 黄超 丁亚松
育儿让更多家庭有意识(总书记的普遍关心和落实回应)“要努力发展普惠育儿制度。——2023年5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强调,孩子3岁以前谁来照顾?是很多年轻父母面临的现实考验。”育儿带来的幸福是多重的——宝宝幸福,我们幸福,孩子幸福。 “大人很容易。”一位90后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育儿笔记,反映了很多新父母的想法。社区、幼儿园增加了更多的托儿场所。开办育儿班,财政补贴加大……近年来,多项针对“育儿难”的育儿政策得到一一落实,越来越多的家庭有了实实在在的受益感。一个国家是由千万个家庭组成的,而一个家庭是最小的国家。审视国家的管理角色,幼儿教育问题能否得到妥善解答、能否有效缓解家长的忧虑,事关民生福祉,也关系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爱“孩子”。辽宁省沉阳市多福社区、广东省深圳市北站社区儿童之家、青海省刚察县果洛藏县贡马村……走访城市和农村社区,小时候,总书记常常温暖地拥抱他们,牵着他们的小手,抚摸他们的脸颊。爱是无法言语的。 “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是我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 2023年5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第二十届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讨论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等问题。总书记从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的战略考量出发,在会议上明确:要大力建设普惠性幼儿服务体系。 “热心”二字,传达了国家促进民生的坚强决心,道出了社会对孩子接受教育的深切渴望。 “社区开设了新的日托班!”一则消息让社区居民聊天群兴奋不已:“在w什么年龄可以入托?”“每个月要花多少钱?”“老师资质如何?”……数据显示,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数量约3000万,超过30%的婴幼儿家庭有托儿需求。可及、实惠、优质的托儿服务是很多年轻父母的迫切需求。了解家长的急、苦、忧,如何实施普惠育儿?增减显示 主要路径。增加供给,缓解“就业难”问题。还可以聚焦基层:上海静安区“宝贝之家”,覆盖区内所有街镇,提供定时照护、临时照护等服务;山东省济南市引导家庭护理中心健康发展,提供专业化、精细化护理服务...护理场所专区——在家门口设立护理场所专区 工厂等让更多的父母能够感受到无忧无虑的关怀和呵护。一组数据印证了托幼供给半径不断扩大:2024年,全国托幼中心数量将达到573.7万个,较“十三五”末增长126%;县级托幼服务覆盖率达到98.5%,托幼服务数量连续三年增长20%以上。今年,护理中心数量将达到每千人4.5个,新增护理中心66万个。降低成本,减少托儿业务和家庭抚养成本。将托幼服务纳入民生工程,托幼机构水、电、热实行平民价格,免征相关税费……目前已有1300多个县(市、区)出台了具体扶持政策,涵盖建设、运营补贴等s、儿童消费等形式。有了真金白银,才能感受到“投资于人”的温暖,惠及百姓的托育服务质量更加明显。支持、协调、关爱——构建普惠性托幼服务体系的目标是不断推动托幼服务更好满足群众需求。 《关于加快构建普惠性托儿服务体系的意见》已提出,到2030年,政策保障政策基本到位,公立托儿场所数量大幅增加,托儿服务能力和质量显着提升,家庭托儿成本显着降低。截至10月2日,全国共提交托儿补贴申请信息2881.4万条,其中确认1555.3万条。 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批量将每季度分发一次。各地立即拨付资金,确保担保及时、完整。儿童保育服务兑现了其承诺,不仅支持儿童的童年,还支持年轻一代的信心。从设立3岁以下婴儿抚养费专项附加减免,标准由每个孩子每月1000元提高到2000元;中央财政预算拨款近900亿元,每3岁以下儿童每年3600元育儿补贴;随着免费学前教育的逐步实施,政策联动不断产生更多叠加效应——减轻家庭生育、生育、教育负担,促进人口长期平衡发展。 “太好了,家庭安定”“一家人过得越来越好,人丁兴旺”……总书记习近平的每一个小家庭的关怀和关怀,都成就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千件事,归根结底,都是千家万户的事”。 “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简单。”目标简单,行动扎实。当保单礼品订单、服务订单和账单成为年轻父母的幸福清单时,生育友好社会的图景就变得清晰起来。精心培育的幼苗如今茁壮成长,长成大树、成柱。
(编辑:单小兵)

